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悠然阳城 > 阳城概况 > 自然地理

阳城概况

自然地理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略呈凸形。东与晋城市泽州县相邻,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西南与运城市垣曲县接壤,西部、北部与沁水县为邻。全县土地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合295.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3%,居晋城市六县(市、区)的第3位。
  全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3度,最低曾降至零下19.7度。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9度,最高曾达40.2度。日最低气温一般在十一月初降至零度以下,翌年四月上旬回升到零度以上。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下旬。无霜期因地区差异而有不同,一般为170天至180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659毫米。降雨特点为: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区域差别大,强度变化大,最高年曾达852.2毫米,最少年只有335.2毫米,降水总量的58%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目前,农作物的主要耕作制为二年三熟制和一年一熟制。
  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西起索泉岭,东至三盘山为南北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主要有沁河、芦苇河、获泽河。沁河位于县境东部,县内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为175平方公里;芦苇河位于县境北部,县境内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366平方公里;获泽河位于县境中部,县境内全长57公里,流域面积845平方公里。分水岭以南有次滩、盘亭、南门、秋川、蟒河、石圈、江河、龙门等八条小河,合计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沁河最大,河床平均宽度260米,最大洪峰流量1.5万立方米/秒。全县地下水、地表水总储量3.8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22亿立方米,地下水1.984亿立方米,重复量为1.502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的1.5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0.31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1.229亿立方米。
  主要山脉:太行山西支伸入县境南部,中条山东支伸入县境西南端,太岳山从北延伸县境中南部。山脉分布为:县境南部有海拔1888.3米的析城山,山顶平阔,面积约20平方公里,称为圣王坪;析城山主峰向四周围延伸,向南面延伸的有风山岭、五斗山、大乐岭、鳌背山;向西南延伸的有小尖山,云蒙山;向东延伸的有指柱山,三盘山。北部、西部分布有牛头山、仙翁山、壑山、白龙山、黄龙山。属太行山西支末的有大岭头。这些山脉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间,最高点云蒙山峰海拔1951.4米,最低点三窑乡沙腰河村南沁河出界处380米。
  全县境内山峦起伏,奇峰叠嶂,沟壑纵横,河流交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部高而中间低,构成了全县高中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和河谷盆地区五大地貌单元。
  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公里,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公里,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公里,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全县耕地面积2002年底为56.0865万亩,比1979年减少7.9479万亩,比新中国成立初减少12.4747万亩。牧坡草地面积32.97万亩,森林面积12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

隐私条款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阳城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阳城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山西·阳城县政府网站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628号 晋ICP备14004478号 网站标识码:14052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