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阳城新闻

栉风沐雨出雏形 工业经济露芳华——建党百年阳城县工业发展史简述(一)

发布时间: 2021-12-21 11:50:41 信息来源: 阳城县融媒体中心    

从昔日敲敲打打的作坊店铺、手工小厂到今天绿茵环抱、机器轰鸣、气势非凡的现代企业,全县工业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的模式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水平上升,全县工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走上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健康、快速、协调的发展轨道,工业企业已担当起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擎天支柱。

我县历史悠久,资源禀富,曾是全国主要炼铁基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主要依靠传统手工技艺为主,至民国时期,我县工业企业税赋较重,产业潇条。1938年由于日寇的入侵,我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摧残,传统的纸业生产也被迫停顿,著名的琉璃工艺濒于绝迹,全县工业生产一片凋零,随着党组织的建立,我县工业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希望。

县政协常委、原县志办主任王家胜:“1938年,中共阳城县委成立以后,党处于秘密和半公开状态,党对于工业的领导是通过工会组织来实现的,当时,中共阳城县委依托县牺盟会成立了阳城县总工会,培训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发展中共党员,通过工人的积极作用,申办了煤业、陶瓷业、纸业、硫磺业等经济实体,为阳城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38年阳城县委成立以后,为了打破敌对势力对阳城经济的封锁,各级党组织在认真贯彻党的集中减息和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中,充分发挥创新作用,对于工业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措施,使得阳城这一块古老土地上的工业生产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经济规模初露雏形。至全国解放前,我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22个,从业人员8603人,年总产值209万多元,其中混合业务的合作社123个,社员3470人,占从业人员的40.3%。

县政协常委、原县志办主任王家胜:“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们开展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过去分散的小工业发展成为集体工业和国营工业,到1957年底,国营工业占到全县总量的84%,集体和公社企业占到16%。”

全国的解放,对于我县的工业生产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些零星的或者过去非常微小的工业企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得到发展、扩充、扩大。1957年,全县工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120个,生产小组11个,社员7924人,年总产值达7522561元,比1952年增长5.14倍。1961年4月,我县陆续将过渡为国营企业的工业企业逐步恢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过3年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至1965年,全县的工业企业逐步恢复发展到54个,共有职工3000多人,年总产值达到600多万元。

1967年应朝铁厂恢复生产,并逐步将原来的土高炉、管式热风炉改建为现代化的炼铁炉和考伯式热风炉等先进设备,对当时全国“五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及推动的作用,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一面旗帜。

应朝钢铁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张丰亮:“阳城县应朝铁业社于1955年提出试验土高炉白煤炼铁的设想。经多次试验,1957年9月在技师付树昆带领下试验成功用土高炉、冷风、无烟煤炼出了优质灰生铁,在全国引起轰动,揭开了我国炼铁史新的一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全国各地及朝鲜等中外同行纷纷前来参观,对当时全国“五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及推动的作用,炼铁工业曾经成为当时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荣登全国“冶铸强县”。”

60年代,我县工业领域广大干部职工排除干扰,坚持生产,许多手工业企业自力更生,在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逐步实现了更新换代,逐步增加了刨床、铣床、插床、车床、钻床、镗床、磨床等多种专用设备。先后生产出了牛头刨电动机、水轮机、水泵、旋耕机、破碎机、锅货、服装、布纸张、棉布等产品。其中,不少产品还列入了国家计划,并成批投放市场,填补了大工业产品品种单一、供不应求的空缺,为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县政府副县长、原县党建研究会会长李锁江: “我们阳城硫磺和铁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而且在全国的占有量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比如说硫磺,当时占到全国产量的百分之十五,我们阳城原来的应朝铁厂、刘善磺厂,还有缫丝厂,在全国都是很有名气的,而且硫磺在全国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数一数二的,生铁的生产创造了白煤炼铁这一创举,缫丝是梅花牌的丝在出口时是免验的,这都是我们阳城工业上的辉煌和光荣,也是骄傲!”

60年代,我县采煤采矿由原来的手工采掘、肩拉背驮改进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职工的劳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棉织、皮革、铸造、服装、制鞋、陶瓷等行业也都从单纯的手工操作方式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截至1976年,全县共有手工业企业33个,职工4600多人,年产总值达2700多万元。

 原县政府副县长、原县党建研究会会长李锁江: “党组织在工业建设发展壮大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一、制定政策,落实政策,践行我们党对工业的领导这个指导思想,如果说没有党的政策的引导和基层党组织的在落实党的政策中的具体的作用,可以说工业企业不会发展得那么快、那么好,走得那么远,所以说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白玉松)

责编:韩媛媛




文档附件:

隐私条款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阳城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阳城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山西·阳城县政府网站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628号 晋ICP备14004478号 网站标识码:1405220013